国土资源情报

双鸭山市委政法委: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“平安

 

“十三五”期间,双鸭山市委始终坚持把安全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,着力解决问题,补短板,防范风险,全面提高智能化、法治化、专业化水平。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。

一是坚持构建立体结构,编织强大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。

为实现治安防控常态化,全市持续开展“网格化、无缝化、全覆盖”的军警民巡。全市公安机关平均投入专业巡逻,组织派出所和社会巡逻,投入特警武装巡逻2100人次,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。为实现治安防控联动,由市反恐办、市公安局、市委常委等11个单位和部门组成双鸭山市反恐情报综合研判领导小组。网信办,建立了反恐情报整合、共享、协商机制,有效提升社会治安预测、预警、防范能力。实现治安防控普及化,积极发展壮大基层群众防卫和群众管理队伍。市环卫部门管理的1230名保洁人员和尖山区建设局管理的376名保洁人员被纳入兼职保安员队伍。在重大节日和特殊敏感时期,佩戴保安员臂章,发挥保安“移动岗哨”的作用。饶河县将504名出租车司机编入群防队,探索“巡逻出租车”治安防控新模式,提升社会治安动态管控能力。

二是坚持以信息化为动力,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。

双鸭山市被列为国家“雪亮工程”申报示范和重点支持城市。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形成。全市城市应急指挥体系升级改造,实施4个行政区和开发区、32个直辖市。该单位与110指挥中心的应急联动,在应急指挥、快速应对犯罪、高效处理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率先在全省推广应用“龙方云”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建设。以“网络110”为平台,以社会联动处置为手段,积极构建以社会举报人、网格员、保安员为主体的社会治理新格局。全市注册“龙方云”APP线人深入群众,获取各类信息条,破获各类案件305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241人,网络逃犯110人,解决各类民生问题,提供咨询、帮扶案件3664件。三是坚持维稳与维权相统一,提高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法治水平。市政法委、市法院、市司法局等七部门联合制定《关于建立重大调解机制的意见》,已在市、县(市、区)、乡(镇)设立、街道)和村(社区)。比较完善的四级调解组织体系,在征地拆迁、农村土地、国土资源、环境保护、物业管理、婚姻家庭、劳动仲裁、道路交通等领域开展了行业专业的人民调解工作。 ,和医疗;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人民调解室和网络调解室,市仲裁委、双民集团、工商联等部门派员到法院开展专业调解工作。目前,全市有人民调解组织790个,行业调解组织84个,人民调解员2673人。人民调解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“第一道防线”作用。完善特殊群体管理和服务机制。全市建立了4个刑满释放人员过渡安置基地。帮教率达98.3%,安置率达94.7%。没有新的犯罪。全市建立了7个社区矫正中心,实现了市辖县区全覆盖。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为0.12%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全面开展事故精神病人服务管理,全面落实重症精神病人“有偿有偿”政策,有效控制重症精神病人事故发生。在全市66个镇、镇、街道设立社区戒毒工作站和办公室,加强社区戒毒(戒毒)信息登记、动态管控、定期检测、系统录入和吸毒人员档案管理,有效促进了社区戒毒(戒毒)戒毒信息登记、动态管控、定期检测、系统录入、档案管理等工作。有效开展社区戒毒康复(rehabilitation)。四是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,夯实“平安双鸭山”建设基础。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制定印发的《综合治理中心实质性规范化建设年度实施方案》要求,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综合治理中心建设) 将得到大力推广。广泛开展平安边境、平安矿区、平安林区、平安风景区“四大品牌”创建活动,深入推进基层“平安校园、平安医院、平安市场”创建活动。 、工地、家庭、车站、公路、铁路、寺院、教堂”等,基层安全建设达标率达90%以上。充分动员社会组织组建“平安志愿服务队”、“禁毒志愿服务队”、“维权专家志愿服务队”等志愿服务队伍,包括律师、心理咨询师、社工等216余人,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。五年来,基层安全建设取得丰硕成果。全市8个县区全部进入省级安全县(区)行列。友谊县先后荣获安全建设最高荣誉“全国长安杯”、“全国安全建设先进县”等荣誉称号。